为什么没人坐大巴了,连汽车站都被迫关门?在小汽车和高铁还没全面普及的年代,咱们出远门基本就靠两种交通工具,火车加大巴。比如你外地打工回家,先从所在地坐火车到老家火车站,再从旁边汽车站乘打巴到镇上、乡里村口,有些人还会选择卧铺大巴,躺着,享受归乡的旅程。
在过去,不管是国道、省道还是高速公路,经常能看到大坝的身影。但是近些年,大坝的数量越来越少,甚至还遭遇停运风波。比如海口东站, 1993 年客运量达到了 1. 9亿人次,如今每天还不到 1000 人次。没有乘客,他们自然不会掏钱维护设备。与焕然一新的高铁站相比,汽车站显得格外破落。当初有多辉煌,现在就有多落寞,许多地区客流量减少,只能选择关闭车站。汽车站为什么会沦落到关门的地步?许多人生活条件好了,安排上的私家车,而乡村道路修到家门口,直接把车开进自家小院,能自驾的谁还坐大巴?农村人流量减少,农村劳动力外出在外地安了家,一年都不一定回趟老家,而家里的老人小孩几乎也不出远门,从而导致活动在农村的大坝萧条。
落寞,有些车半小时,一般司机看车上的人少,非得磨磨唧唧等人,结果两小时才正式上路,售票员还一副要做就做,不做拉倒的态度。乘客心里不得劲,肯定想方设法,能不做大发就不做大发,更别说农村现在都通了公交车,价格实惠,环境舒适又不用受气,谁会去选择大巴?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安全问题。本来农村的路就弯弯绕绕,而大巴它在人多重量大,开的还飞快,更容易发生意外。
17 年8月 10 号,京昆高速一辆大客车司机疲劳驾驶,发生重大车祸,导致 49 人伤亡。这么多的问题出现,自然导致了大巴车消失在人们的视线。当中国正在淘汰大巴车时,印度竟然视他为出行审计司机睁着眼睛开车,乘客闭着眼睛抖重点,如果你站在车顶上,随时都可能掉下来。
印度虽然也拥有 14 亿人口,但是这经济属实不咋地,许多人出远门不是坐火车就是城大巴,那场景想必很多人也见过,真的是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,红旗招展,人山人海都没味了还硬往上挤。而思想为了多拉几趟,多赚点钱,不管是蜿蜒连绵的蹒跚公路,还是障碍重重的高速公路,他们都能如履平地,速度飞快,跟开了挂似的。
除此之外,有些车为了多拉人,让乘客坐车顶一,一旦司机挤刹,靠边的都得吊起来。有时候司机构广告牌没注意高度,乘客直接从车顶被薅了下来。其实这还算好的,印度屡屡出现大巴车事故,导致整车人被团灭。但无论是什么事故,人们该锁车还锁车,那么远的路,你总不能就地奔吧?因为对大巴的需求和档次不断提升,他们还跑来中国购置了 1000 台比亚迪K9,一台就 198 个w,没想到在中国逐渐消失了,大巴成了印度人常用的出行工具。